咨询电话
020-62750838
电 话:020-62750838
传 真:020-62750837
邮 箱:admin@676992.cn
地 址:广州市番禺区石楼镇长江路288号

微信扫一扫
这几天,多地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反映海底捞门店菜品价格上涨。对此,海底捞承认得很痛快:的确涨价了。海底捞公共关系科回应多家媒体称,由于疫情和成本上涨,公司调整了部分菜品价格,整体价格上涨幅度控制在6%,各城市差异化定价。餐饮业内人士判断,未来参与涨价的企业可能会越来越多。
4月5日,一位北京网友在微博发布消息称,海底捞恢复堂食之后大幅提价,血旺半份从16元涨到23元,八小片;半份土豆片13元,合一片土豆1.5元;米饭7块钱一碗;小酥肉50块钱一盘。吃一顿人均220+。
另有成都一位市民晒出菜单,去年8月24日,海底捞阳光新业店酥肉半份是12元,整份24元。“现在44元一份,价格上涨超过了80%。”。
4月7日,海底捞公共事务部相关负责人回应,因人力、采购及消毒等成本增加,菜品价格进行相应调整,幅度控制在6%,各城市差异化定价,由门店按照地理位置、当地消费水平等因素综合定价。
4月3日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和朋友两人来到海底捞济南振华店。到店时间为下午6点左右,测过体温、进行登记后就直接入座。在疫情之前,记者在这家店用餐排队曾超过两小时。
服务员告诉记者,现在上座率减少了很多,前两周上座率只有一半,最近有些恢复,但是好的时候也只是到之前的四分之三。等到晚8点结账的时候,店里还有很多位置是空的。
不过记者另一位朋友的体验截然不同,清明假期最后一天,他致电海底捞订座没有成功,据称店内满座。
“何止海底捞,普遍都涨了。”无独有偶,同样身为明星企业的西贝莜面村近日也被眼尖的网友发现涨价了,甚至比海底捞涨幅更大。
“本来以为海底捞涨价涨得有点多,转眼看了下西贝的外卖菜单,土豆条炖牛肉80了,酸菜封缸肉80多,海底捞和西贝比真的是毛毛雨。”
目前大多数餐饮企业都已经正式复工,但是生意却还远远没有恢复元气。广州胡桃里门店董事李斌对媒体透露,复工后的客流量只有疫情前的20%,“现在不是赚不赚钱的问题,而是赔多少的问题。”上周北京一家媒体记者去亮马桥附近的一家连锁饺子馆探访,从登记人数来看,当天顾客不超过6个人,甚至还没有服务员多。
在一位不愿具名的餐饮业内人士看来,海底捞涨价其实也是为了渡过眼前的难关。由于疫情防控工作要求,尽管餐饮企业开放了堂食,但是进店人员数量受到严格限制,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营收业绩。
“只要疫情没有完全得到控制,防疫工作还要继续,餐饮消费不能完全放开,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餐饮企业运营成本提升,参与涨价的企业也很有可能会越来越多。”这位餐饮业内人士判断。
中国烹饪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,今年春节期间93%的餐饮企业选择关闭门店,损失惨重。海底捞关店46天,损失也十分巨大。中信建投的研报判断,海底捞2020营收因此损失约50.4亿元,净利润损失约5.8亿元。
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发布的一调研报告显示,从2020年3月1日算起,5%的样本企业账上没有现金支撑运营;79%的样本企业表示,依靠自有现金最多支撑3个月;而表示现金流储备丰厚,且能支撑6个月以上的样本企业占比仅为16%。
如果没有这场疫情,海底捞应该还在疯狂在跑马圈地。财报显示,海底捞2019年一口气开出了302家新店,相当于每1.2天开一家,增幅达64.8%。2019年,海底捞营收和净利双双增长,实现营收265.56亿元,相比去年同期增加56.5%。
这场特殊时期的涨价引发争议。支持者认为,眼下成本都在涨,再加上餐饮企业因疫情受到巨大损失,“海底捞有涨价的权利,吃不吃是你们的选择”。而反对者的声音是,工资没涨,消费却涨了,不可思议。
消费者李先生前几天刚去过海底捞,此前他已知道菜品涨价,“心里多少还是有些不舒服,涨价的时候也有意进行了控制,即便这样,3个人还是消费了400多元,以后不会像以前的频次来了。”
“当前,大家的工资都降了,你不能粗暴地把自己的损失,通过涨价让消费者买单。”消费者王女士说。
更让消费者诟病的是,虽然声称疫情期间遭遇重大打击,但这两个餐饮巨头都获得了“输血”——2月浦发银行北京分行即完成核批西贝餐饮授信额度5.3亿元,其中1.2亿元流动资金贷款已到账;而海底捞也从中信银行北京分行和百信银行获得信贷资金21亿元。相比其他同行,这两家的现金流情况尚好。“一方面要政府补贴,一方面还涨价,难道不应该降价促销?”有网友如此质疑。
涨价虽然是一剂猛药,但却不一定长久。有微博博主指出,涨价行为可能会是竹篮打水一场空,强行提高毛利只会进一步下降周转,钱反而会越来越难赚。
的确有企业反其道而行之,就在海底捞宣布涨价的时候,麦当劳推出了一款周一会员半价桶,售价39元。4月6日,闻讯而来的消费者蜂拥而至,抢到麦当劳小程序崩盘。
上海一位媒体编辑当天去了麦当劳上海某门店,下午4时左右,现场顾客已经开始排队,由于购买人数太多,店员称“三个小时之后再来吧”。等到他晚上再去另一家门店的时候,现场已经不提供堂食了,已经购买半价桶的顾客只领到了一张“欠条”。
4月6日晚上6点40左右,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记者经过麦当劳文化路餐厅的时候,同样看到了久违的排长队的场景,这充分说明了,在这特殊时期,物美价廉才是王道。
餐饮人也许要警惕了,大家寄予厚望的报复性消费,可能只是幻想。当年SARS也曾重创餐饮行业,直至当年9月,餐饮行业才回到前一年的水平。
这背后的原因并不难理解。当疫情席卷大多数行业,大家的工资都不同程度受到了影响,甚至锐减。网上曾有一个调查,收集90后对这场疫情有哪些体会,其中反响最热烈的是终于知道了存钱的重要性。
“比起报复性消费,我更需要报复性存钱。”这是疫情后大多数90后的共识。这无疑也给了企业一个警醒:大家都不容易,通过涨价让消费者为企业损失买单,或许并不现实。
- 2020/08/23环保税征收 以税收杠杆助力市场优胜劣汰
- 2020/08/23石家庄市民妻子病逝 遗留存单难取现
- 2020/08/23北京稻香村京味儿年货继续亲民路线
- 2020/08/19打造生态保护“铜墙铁壁” 环保税搭上新